時間 :2020/12/24
來源:本站編輯
點擊:22630
近年來,擁有碳纖維產業整合平臺的吉林化纖集團公司,依托技術優勢,快速打通原絲-碳絲-復合材料全產業鏈,持續拓展下游市場,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。目前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、碳絲產能已經做到國內最大,30%產品達到 T700 級水平,進一步掌控了企業在碳纖維產業鏈的話語權,并得到了省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。作為化纖行業內的優勢企業,吉林化纖是如何科學謀劃、系統布局,從“育苗”、“扎根”再到“枝繁葉茂”,培育碳纖維“產業樹”的呢?
研發 , 培育產業之 “ 苗 ” ??茖W技術永遠是第一生產力。起初,“黑色黃金”碳纖維生產技術一直控制在發達國家手里,國內面臨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的艱難局面。我國從 60年代開始研發碳纖維,但一直沒有實現規?;a。為了實現技術破冰,2006 年 10 月,吉林化纖通過市場調研和專家論證,決定研發國產碳纖維。憑借企業十幾年 DMAC 濕法兩步法腈綸生產的技術經驗和公用工程優勢,借助企業技術人員和高校專家組成的碳纖維創新團隊,通過 70 余項技術改進、設備改造和上百次反復試驗,終于在 2007 年 4 月生產出了第一批碳纖維原絲。為了盡快研發出合格產品,研發人員翻閱調研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,幾乎天天扎在實驗室和生產現場,開啟了“36524”和“白+黑”工作模式。2008 年 1月,通過對生產線的再次工藝優化和生產改造,生產出的 100軸共 500 kg 碳纖維原絲經碳化測試,指標已超過日本東麗公司 T300 標準,并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,消息一出進口碳纖維價格隨之下跌 40%。由此,吉林化纖開創了我國碳纖維規?;a的先河,正式走上了碳纖維原絲產業化之路。
原絲 , 扎牢產業之 “ 根 ” 。原絲對碳纖維生產關聯度達到 60%以上,是決定碳纖維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。為將碳纖維原絲自主研發技術做強,吉林化纖發揮企業腈綸生產技術和人才優勢,發揮人造絲生產精細化管理優勢,在碳纖維原絲生產中深入開展“提質、提速、提產、提效”四提工程,倡導圍繞全過程清潔生產,開展提高潔凈度攻關,減少系統雜質 70%以上;利用“高校-企業-客戶”產學研用技術交流平臺,以勻質化攻關為切入點,大刀闊斧地進行工藝優化和設備改造,提高了產品質量穩定性;通過原液系統深挖潛能,動力系統核定升級,關鍵部件精準優化,開展提速增錠改造,原絲紡速提高了 17.6%,單線產能達到了原來 4 條線設計產能之和,實現產值同比增長 81%,30%以上的大絲束原絲碳化后產品質量達到 T700 級水平。
碳纖維產業發展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,吉林化纖將立足于大絲束、高品質、通用化碳纖維定位,實施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“三品”戰略,加速碳纖維產品迭代升級,拓展下游制品應用領域,抓住國家、省、市大力扶持戰略新興產業的有利契機,堅定地擔負起民族產業發展重任,為實現國產碳纖維根深干壯、枝繁葉茂貢獻力量。
人民網-吉林頻道 9月10日 9月8日,吉林化纖年產15萬噸差別化腈綸項目正式啟動。該項目是傳統腈綸工藝與碳纖維原絲工藝的集成創新工程,產品回彈性更好、仿毛性更逼真,是吉林化
人民網-吉林頻道 8月31日 8月30日8時58分,隨著設備有序轉動、絲束平穩運轉,吉林化纖集團公司50K高產能高性能大絲束碳化線一次開車成功。這是集團公司年產1500
人民網-吉林頻道 8月19日 8月18日9時58分,在吉纖萬名員工的翹首期盼下,吉林化纖自主創新、集成創新、消化吸收再創新,完全自主制造國產化的15萬噸原絲兩條萬噸級生產線一次開車成功!
7月25日,由人民網、新華網、國際在線、中國新聞網、新浪、騰訊網、搜狐、鳳凰網、抖音、快手以及吉林日報、吉林廣播電視臺、中國吉林網記者編,網絡名人和知名網絡主播組成的“感恩奮進譜新篇”
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? 版權所有
網站備案/許可證號 吉ICP備05000633號-1 吉公網安備 22020202000212號